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5-08 02:21:57
用手机看
最近有个事儿闹得挺大,就是关于小朋友玩游戏充钱的事情。你知道吧?现在的小朋友们,手机、平板不离手,游戏更是玩得不亦乐乎。但有时候,他们一冲动,就会在游戏里充钱,这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遇到这种情况,咱们该怎么办。
首先,得弄清楚孩子充钱的原因。是不是因为游戏里的东西太吸引人了?还是说,孩子觉得充钱能让自己在游戏里变得更强大?
如果孩子还小,比如八周岁以下,那他们的行为可能还不具备法律效力。这时候,家长们就可以向游戏平台申请退款,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。
但如果孩子已经八周岁以上,那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。这时候,家长可以适当放宽限制,但涉及到大额充值,必须得到家长的明确授权或者在家长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才能生效。
说到这,游戏平台也得负起责任来。根据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》,网络游戏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。而且,未满八周岁的用户,游戏平台根本就不应该提供任何形式的游戏付费服务。
像上海市静安区文旅局执法大队就查处了一起儿童手表游戏案件。这家公司在儿童手表平台运营网络游戏,不仅未注明网络游戏版号,也没有要求用户实名注册和登录。这种行为,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。
其实,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,相关部门可是做了不少努力。比如,多地文化执法部门联合公安、网信等部门,持续开展“护苗”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涉未成年人游戏违法违规行为。
还有一些企业,也在积极落实防沉迷措施。比如,某科技公司开发的游戏在苹果iOS端未接入国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,未成年人通过上网课的iPad下载游戏后,无需实名认证即可充值。结果,这家公司就被罚款了10万元。
不过,有时候,严厉的处罚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惩罚越重,孩子可能越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,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。
所以,家长们,在处理孩子玩游戏充钱的问题时,可不能一味地责骂和惩罚。要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错误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家长们也要学会引导孩子。比如,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,约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,或者一起参与游戏,增进亲子关系。
关于儿童游戏处罚这个问题,咱们得从多方面入手,既要保护孩子的权益,也要规范游戏市场,让游戏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伙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