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1-28 09:56:12
用手机看
最近有个事儿闹得挺大,不少家长都坐不住了。你知道是啥事儿吗?就是那些熊孩子,一玩起游戏来就停不下来,结果一冲动,家里的钱包就遭了殃。这不,就有位家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吐槽,说自家的14岁娃儿在46天里,竟然在手游上充值了6万多块,这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啊!
这位家长说,孩子平时就喜欢在平板上玩玩学习软件,结果平板录入了他自己的指纹,App密码也让孩子知道了。这下好了,孩子趁家长不注意,偷偷充值,订单数量多达220笔,金额高达6万多元。家长发现后,赶紧向苹果申请退款,可人家苹果说,不符合退款条件,硬是没给退。
家长觉得,这事儿怪不得孩子,毕竟他还是个未成年人,心智不成熟,一冲动就花了这么多钱。家长作为法定代理人,有权拒绝追认这笔消费,所以游戏充值合同应该无效,钱应该退回来。可苹果就是不同意,这让家长心里别提多难受了。
其实,像这样的事情,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。很多家长都反映,自家孩子玩手游充值,结果造成家庭经济损失。对于这种情况,社会普遍认为,未成年人的行为无效,游戏商家应该返还相应充值金额。但是,在实际操作中,由于申请人往往无法提供直接证据,证明相关消费是在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,所以一些游戏厂商会拒绝退款。
有些游戏厂商在处理这类投诉时,会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据,比如购买记录、支付凭证等。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,就会拒绝退款。而有些厂商则会更加人性化,会根据具体情况,酌情处理。
面对这样的问题,我们不禁要问,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,防止他们掉入消费陷阱呢?
首先,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游戏市场的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。对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,要设定合理的限制,比如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、消费金额等。
其次,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意识,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。要让孩子明白,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不能沉迷其中,更不能随意花钱。
游戏厂商也要加强自律,完善退款机制。对于未成年人的消费,要设置明确的退款标准,确保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得到保障。
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,防止他们掉入消费陷阱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,远离游戏消费的困扰。